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张衡新婚之夜后,怀着激动的心情以女性第一人称,写了长诗《同声歌》来描述了新婚“性”的美妙:将首饰都卸下来,宽衣解带,在枕帐之间铺开“嫁妆画”,欣赏那夺人心魄的人体之美……”

没错,这个张衡就是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地动仪”的那一个。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性教育的记载始于东汉。

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皇帝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规模的经学学术会议。

这次贵族班的教材是大学者班固整理编撰的,称之为《白虎通德论icon》(简称《白虎通》)。

这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白虎通》,十分明确地规定了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必须学习的各种技艺,除了礼仪、音乐、舞蹈、诗词歌赋、骑马射箭以外,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

据《白虎通》的记载,这次会议明确规定了这些贵族子弟的性教育,要在学宫中进行。

为什么?

因为“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为什么东汉的贵族学习要普及性知识呢?就是因为这种事不能父子相传,所以作为皇室官员子弟,要通过学校来普及。

在皇帝主持的高规格培训班上讨论这个问题,足见其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会议甚至还讨论了应该和未满50岁的妾性爱几次这样的事情。

中国古代官方这样,那么民间呢?

民间的性教育方式,主要就是“嫁妆画”和“压箱底”,这种照猫画虎的引导方式,是性教育的“形象教具”。

根据存世的实物来看,“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8张或12张不同性爱方式的图画,这种民间的性教育方式后来竟然发展成为宫廷的“春宫画”,到了明朝隆庆年间,穆宗更是把春宫图堂而皇之地烧制在了景德镇瓷器上。

这种做法其实已经变了质。

而民间男女在封闭的环境下,人伦大事只能通过“嫁妆画”普及了。

中国的“嫁妆画”最早见于先秦墓葬中,汉砖也有大量表现,其实物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张衡新婚之夜后,怀着激动的心情以女性第一人称,写了长诗《同声歌》来描述了新婚“性”的美妙:

将首饰都卸下来,宽衣解带,在枕帐之间铺开“嫁妆画”,欣赏那夺人心魄的人体之美;要拜精通房中术的素女为师,做那人人爱做的事,就像轩皇一样;人生的快乐莫过于今宵……”

这恐怕是科学家张衡的又一力作,从此张衡的《同声歌》伴随着“嫁妆画”一起流行了!

《同声歌》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民间所谓的“压箱底”大多是瓷器,拳头大小,外形多是吉祥的瓜果状,有盖,内藏一对交和男女。

女儿出嫁前,母亲揭开“压箱底”的盖子,让女儿知道“夫妻之道”,平时,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

这就是我国古代特别的性教育方式。在生活中,“性”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不过这个度全凭自己掌握,凡事过则成“灾”。

孔子说“食色性也”,读《诗经》又说“思无邪”。所以说“性”这个问题,掌握在“度”的范围内就是艺术,就是知识,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灾祸”了!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