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比例)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比例

2

0

2

2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优秀代表风采(博士篇)

华灯初上

他们在万家烟火的喧嚣中

手捧书卷 潜行静思

他们将忙碌的汗水

汇入学术的海洋

他们坚定的背影就像

一颗颗闪亮的星

徐振华

人文学院丨中国现当代文学

潜心而求索,

努力而无憾。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B类1篇,C类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博士生拔尖项目“走向民间:《新青年》知识群体的学术民间化建构”。(发表CSSCI论文结项);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校级科研项目“当代青年‘躺平’文化的符号编码与话语叙事”。(结项成果获一等奖);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博士生拔尖项目“当代青年‘废话文学’的文化演绎与话语析理”。

受邀参加中国海洋大学“南社及近现代传记与小说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受邀参加“南社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届中华南社学坛国际学术会议”;入选江苏省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暑期学校。

研途感悟

回望走过的读博之路,从入学时的懵懂茫然,到 挫折后的压力倍增,再到 沉潜书刊与现实中钻研求索,回归解决问题的学术初心。最后取得少许成绩的科研过程,亦痛亦快乐。

就像人们常说的,生活中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苦痛也好,欣悦也罢,都是一种历练与成长。 不论处在哪一个阶段,潜心求索就好,努力无憾就好,其余的交给时间就好

鲍未

教育学院丨心理学

少一些功利性的追求,

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论文3篇;主持2021和2022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2项。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屡获奖项,于2021年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一等奖和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于2022年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一等奖。

研途感悟

博士研究生的生活就是一场修行,要在 “苦”中作“乐”。“苦”即为科研生活的乏味、忙碌,甚至是长期经历失败;“乐”便是当全身心投入科研后,最终科研成果得以在国内外发表后的幸福感、充实感。

对我而言,科研充满魅力的点在于,它不需要过多“花哨”的修饰,它只需要我们 最“直白”的坚持。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注重锻炼自己的 论文撰写能力,同时 钻研实验技术。在读博期间,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也是科研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海日汗

哲学与法政学院丨伦理学

将荣誉化为动力,

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其中《“共同富裕”:伦理基础论证与道德基础奠基》以第一作者刊发于《道德与文明》(CSSCI)2022年第四期;《论家庭对个体德性养成具有原初功能的伦理学依据》以学生第一作者刊发于《伦理学研究》(CSSCI)2022年第四期;主持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之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子项目《人格性、人格体与人格的关系》。另外,在2022年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奖、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第十一届“学而思”学术节三等奖。

研途感悟

一年前,我怀揣着一颗炙热的心踏入了上海师范大学,励志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转眼间,博士生涯的第二学年即将过半,良师、益友以及每一次的契机都在激励着我前行。每一次的学术活动对我来讲都是一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契机。

读博最大的感悟是 人生中任何阶段的学习,都需结合理智与情感,才能够在将勤补拙的过程中笃学不倦

黄梦迪

对外汉语学院丨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忘记背后的,

努力面前的。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SCI来源期刊2篇,主持研究生科研项目2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和“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2021年参加韩国外国语大学第十七届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学术论文,论文获得与会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认可,并且于2022年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研途感悟

作为一名二年级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方面其实还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本硕是外语专业出身,博士转到汉语专业,所以尤其注重培养 自己的语感和对 汉语语料方面的收集与考察,尽可能吸收 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跨专业学习的同学来说, 打牢学科基础很重要。同时还需要扩展视野, 定期阅览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 注重对比性研究

三年的时间过的很快,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方向。求学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不管过去如何,努力当下并保持恒心才是最重要的。

何婕

数理学院丨计算数学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放弃一定失败。

读博期间发表了较多高质量学术成果:学术论文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1篇;参与导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校研究生院科研项目2项;主持校团委科研项目1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2019年获得了第七届TCCT随机系统与控制大会优秀论文奖;分别在第十五、十六届上海市科学与工程计算方法学术研讨会作分组报告;获得了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三等奖。

研途感悟

五年的硕博生活给予我最大的感悟首先是一定要自主学习,每每遇到困难瓶颈,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我都会和周围的老师同学们讨论,每次讨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一定要 多读本专业文献,记下新的、常用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理解, 让自己慢慢静下来,心无旁骛地做学问。遇到压力的时候,运动是最有效的排解方式。每周运动一次,让生活张弛有度。最后很重要的一点: 不要专注于别人,要着力于未来的自己。

王晓洋

生命科学学院丨生物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读博期间,获得2021年全国植物生物学青年博士(后)学术论坛优秀墙报奖;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以第一作者在植物学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和《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主持名称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PK6调控拟南芥雄蕊发育的分子机制》的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

研途感悟

读博的过程像是一场攀登,从仰望山顶到靠近山顶, 每一步都需脚踏实地。从进入博士阶段起,我便坚定了抵达山顶的信念,在此期间我广泛阅读文献,紧密关注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将知识转化为探索和实践。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几年的坚持使我收获了以第一作者在植物学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的成绩。这些成果和肯定都 仅仅代表着过去,攀登还未停止。今后的科研进程中,我将更加执着和充满激情。

徐丹

环境地理科学学院丨环境科学与工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博期间,担任博士党支部书记,已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或学生第一作者发表5篇),其中SCI/SSCI收录5篇,EI收录1篇,包括影响力较高的《生态环境学报》、《环境科学学报》、《Ecosystem Services》、《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等期刊。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负责子项目、1项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并负责子课题,获批2项高水平地方高校一流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主持3项校级科研项目并重点立项,是5项科创实践项目的负责人,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受邀交流汇报。

研途感悟

“静下心来做学问”是一件困难却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长期坚持也是一种享受,摆正心态、抓住机会,有计划、有信心地实现目标是关键。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是 “摸石子过河”,要 勇于试错多做总结和积累;完成目标没有捷径, 脚踏实地才能夯实基础。理论之外,实践才能出真知,参与课题、主持项目、学术交流、科创实践,皆是深度思考、锻炼能力的渠道和机会。积极主动地与导师、专家沟通,有助于提高效率、提升思维。

每一个坚定迈向陌生山海、不愿辜负青春的人,都会在千山万水中发出自己的光。“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愿我们都能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研途漫漫 梦在前方

努力绝不会被辜负

汗水终会浇灌出理想的花

愿每一位上海师大学子

扬帆远航 砥砺前行

来源:研究生院/研工部

校对:杨佳伲

编辑: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 补充防疫提示

● 《个人防疫手册(第三版)》发布

● 钟南山院士提出8条个人防护建议

● 钟南山院士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开讲!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师大一起加油!

发布于:山西省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比例)



赞 (0)